成都华西医院黄牛代挂号电话票贩子号贩子网上预约挂号,住院检查加快,铺展民族团结历史长卷(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)
黄牛号贩子跑腿代挂号(18910288832)微信需要挂号联系客服(18910288832)各大医院服务项目!专家挂号,办理住院加快.检查加快,产科建档,指名医生挂号北京,上海,南京,天津.广州,各大医院代挂号
清代石青色金丝织锦龙褂。民族文化宫供图
《西南彝志》。民族文化宫供图
唐代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琴(右)与长鼓(左)。张 昊摄
汉代冷水冲型十二芒铜鼓。民族文化宫供图
在北京西长安街畔,矗立着一座造型别致、富丽典雅的建筑:中间塔身高耸,东西翼楼环抱两侧,中央展览大厅向北伸展,外墙嵌白色釉砖,飞檐宝顶覆盖着孔雀蓝琉璃瓦,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风格。这便是民族文化宫,1959年10月落成并对外开放,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北京十大建筑之一,是中华民族团结、统一、发展、繁荣的象征,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辉煌胜利的标志。
作为中国收藏少数民族文物、古籍文献和美术作品数量最多、种类最丰富的专业机构,民族文化宫现有藏品64万余件(套),其中文物近5万件(套),古籍文献20余万册,图书40余万册。目前常设展览是由国家民委主办的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”。
珍贵文物见证民族交往
民族文化宫文物藏品门类齐全,包括钱币、印玺、服饰、礼乐器、工艺美术品、生产工具、生活用品等。汉代冷水冲型铜鼓、唐代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乐器、清代石青色绸金丝织锦龙褂等是珍贵藏品的代表。
铜鼓曾广泛流传于壮、瑶、苗、彝、侗、水、布依、黎、佤等民族,是祭祀、庆典活动中的重要乐器,类型多样,形制、纹饰等方面多有相似或共通之处,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和文化上的互通互鉴。
民族文化宫收藏的汉代冷水冲型十二芒铜鼓体形高大、纹饰精美、色泽光亮,是存世铜鼓中的珍品。该铜鼓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横村冷水冲,直径77厘米,高53.5厘米,重32.5公斤,为壮族先民所铸。铜鼓呈圆墩形,造型接近黄金分割比例,花纹密集繁复。鼓面上有十二芒太阳纹,象征光明和神力;鼓身饰变形羽人纹和船纹等,展现飞舟竞渡等场景;鼓足饰垂叶纹和水波纹。鼓面还有4只青蛙和一大一小两对乘骑塑像,立体生动。
西藏与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历史悠久,留下了不少佳话。唐太宗时期,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,将中原文化和先进技艺传播到青藏高原,产生深远影响。民族文化宫收藏了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琴与长鼓,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。
据《贤者喜宴》记载,唐太宗为了让吐蕃感受到大唐的诚意,给文成公主准备了丰厚的嫁妆,其中有被藏族世代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,还有大量佛经和农业、手工业生产资料以及琵琶、琴、鼓等乐器。文成公主还带去了极具价值的“六十部工巧著作”“八观察法”“五诊断法”“六祓除法”“四部配药法”等工艺和医药著作。这些珍贵的礼物极大促进了吐蕃的经济、社会、文化发展,为吐蕃百姓带来健康与便利。文成公主的故事跨越千年,至今仍在西藏民间传唱不息,通过戏剧、壁画、民歌、传说等形式,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。
镶宝石包银鎏金嘎巴拉碗是清乾隆四十五年(1780年)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献给乾隆七十寿辰的贺礼。此器华丽精美,底座铜鎏金,座下有汉、满、蒙古、藏4种文字铭文“乾隆四十五年班禅额尔德尼进”;碗座、托、盖均为银质錾花,盖上錾有吉祥八宝纹,底座为火焰纹。
六世班禅是藏传佛教一位杰出的宗教领袖。1780年,六世班禅不远千里从西藏到承德、北京觐见乾隆皇帝,参加了乾隆的七十寿典。这次东行之旅,以实际行动向外宣告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密切联系,表明了拥护清朝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坚定立场,对巩固国家统一、民族团结、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。
元、明、清时期,中央政府在边疆民族地区任命和分封少数民族头领为地方官员,这类官职统称为土司。宣慰使是土司中级别最高、权力最大的地方官员。石青色金丝织锦龙褂为乾隆赐给车里宣慰使的官服,车里辖境大致相当于今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。这件龙褂身长70厘米,臂展155厘米,下摆宽74厘米,袖口宽32厘米,大襟右衽,圆领,平阔袖,四开裾,在石青色缎地面料上用金线绣制龙、云、八宝、蝙蝠、海水江崖等图案,针脚平齐均匀,金光闪闪,雍容华贵。领口、袖口、前后襟边缘饰以宽5厘米的灰蓝色金丝织锦。龙褂上共有4团五爪金龙,分布在前后襟和左右肩。龙首正面,头部左右对称,双目圆睁,正视前方,蜿蜒而坐,故又称正龙或坐龙,是龙纹中最尊贵的纹饰,反映了清朝中央政府对民族地区的高度重视。
古籍文献蕴藏深厚文化
需要挂号联系客服 黄牛号贩子跑腿代挂号北京上海南京天津189102888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