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大口腔医院黄牛代挂号电话票贩子号贩子网上预约挂号,住院检查加快,“三江并流”核心区,感受民心相通(边城见闻)
黄牛号贩子跑腿代挂号(18910288832)微信需要挂号联系客服(18910288832)各大医院服务项目!专家挂号,办理住院加快.检查加快,产科建档,指名医生挂号北京,上海,南京,天津.广州,各大医院代挂号
在怒江州泸水市片马镇,中缅边民共同庆祝景颇族传统节日目瑙纵歌节。
高玉生摄
缅甸岗房村村民查看白芨种植情况。
怒江州外事办公室供图
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(怒江)国际论坛期间,驻华使节走进阳坡村了解乡村振兴实践,并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共同歌唱舞蹈。
和赛虎摄
人民日报记者采访顶康角当(右)。
余文生摄
2024“沪滇情·民族风”第三届怒江峡谷文化周怒江音乐节狂欢夜活动上,中缅两国演员以歌舞会友,共话胞波情谊。
怒江州委宣传部供图
图片来源:云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
审图号为云S(2023)46号
位于怒江大峡谷中的怒江州泸水市城区俯瞰。
高玉生摄
视频报道请看人民日报国际微信公众号
“三江并流”,是指金沙江、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,在云南省境内被紧束于60—100公里宽的狭窄地带、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。南北走向、高耸连绵的横断山脉,阻断了三条大江的连通,构成了世所罕见的“江水并流而不交汇”的奇特地理景观,成为世界自然遗产。
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“三江并流”核心区。虽有横断山脉阻水挡路,全州98%以上面积是高山峡谷,却未能隔绝怒江人与周边国家民众的交往交融。正如江水奔涌,劈开高山,在曾是中国深度贫困地区的怒江州,当地干部群众不但勠力同心改善交通、发展产业,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,还惠及周边国家民众,让中国脱贫经验成为造福周边的“中国智慧”。
一条江连起两个同名村——
“友好村寨就是朋友,是朋友就要一起走”
“胡科长,今年咱们村的白芨长得真不错!”怒江州外事办公室科长胡兴林刚看到本州“岗房村”村民的短信,就收到小江对面缅甸“岗房村”村长阿丁三发来的现场视频:“我们村的白芨,施肥、除草也没落下。”
一条江隔出了两个岗房村,一个在中国,另一个在缅甸。怒江州外事办公室工作人员李雪松介绍,隔江相望的两个岗房村在2017年缔结为中缅友好村寨,两个村子交流交往频繁。阿丁三有亲戚在中国岗房村,平日里线上线下联系不少,交流最多的就是如何种好白芨。他说,村里人种植白芨的热情,源于中国岗房村的成功经验。
白芨又名“白及”,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中药材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“其根白色,连及而生,故曰白及”,意指因其根部呈白色,且多个根茎连及而生,所以称“白及”。谁也没有想到,这“连及而生”的中药材,把两个同名村寨紧紧“连及”在一起。
“怒江的气候、海拔很适合种植白芨,我们驻村工作队先挑一块坡地进行试种,长出来的茎块果然很肥。”胡兴林介绍,2018年,他在怒江州泸水市片马镇岗房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,试种了1亩紫花三叉大白芨,经过3年精心管护获得丰收。渐渐地,岗房村的白芨越种越多,企业直接“包场”收购。这个好消息传到了缅甸岗房村,缅甸村民走亲戚时纷纷询问:“哪里有苗卖?这东西怎么种?”
2022年,依托中缅友好村寨农技帮扶项目,怒江州外事办公室组织向缅甸岗房村提供8万株白芨种苗,同时通过线上沟通指导白芨种植技术:选哪块地种,怎么挖排水沟,什么时间施肥、捉虫……
翻看阿丁三的手机相册,只见缅甸岗房村的田地里,间距20厘米左右的白芨整齐成行。阿丁三说,村民们从前以种植玉米、水稻为生,但盈利少,都盼着能寻到新出路。“白芨种植很容易学,加上中国给予我们从种苗、肥料到种植技术等方方面面的帮助,我们的土地产值更高了,生活也得到了改善。”
需要挂号联系客服 黄牛号贩子跑腿代挂号北京上海南京天津18910288832